孟子曰:“離婁之明、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;師曠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;堯舜之道,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。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故曰,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?!对娊洝吩疲骸豁┎煌?,率由舊章?!裣韧踔ǘ^者,未之有也。圣人既竭目力焉,繼之以規矩準繩,以為方圓平直,不可勝用也;既竭耳力焉,繼之以六律正五音,不可勝用也;既竭心思焉,繼之以不忍人之政,而仁覆天下矣。故曰,為高必因丘陵,為下必因川澤;為政不因先王之道,可謂智乎?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惡于眾也。
【注釋】
(1)離婁:相傳為黃帝時人,目力極強,能于百步之外望見秋毫之末。
(2)公輸子:即公輸班(“班”也被寫成“般”、“盤”),魯國人,所以又叫 魯班,古代著名的巧匠。約生活于魯定公或者哀公的時代,年歲比孔子小,比 墨子大。事跡見于(《禮記檀弓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墨子》等書。
(3)師曠: 春秋時晉國的樂師,古代極有名的音樂家。事跡見于《左傳》、《禮記》、《國 語》等。
(4)六律:中國古代將音律分為陰律、陽律兩部分,各有六種音,六律即陽律的六音,分別是太簇、姑洗、獲賓、夷則、無射、黃鐘。
(5) 五音:中國古代音階名稱,即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相當于簡譜中的1、2、3、5、6這五音。
(6)聞:名聲。
(7)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:引自《詩 經-大雅-假樂》。愆(qian),過失;率,遵循。
【譯文】
孟子說:“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,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,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,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;即使有師曠樣好的審音力,如果不用六律,也不能校正五音;即使有堯舜的學說,如果不實施仁政,也不能治理好天下?,F在有些諸侯,雖然有仁愛的心和仁愛的名聲,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恩澤,不能成為后世效法的楷模,這是因為他沒有實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緣故。所以說,只有好心,不足以治理政治;只有好辦法,好辦法不能夠自己實行起來?!对娊洝氛f:‘不要偏高啊不要遺忘,一切遵循原來的規章?!裱按ネ醯姆ǘ榷稿e誤的,是從來沒有過的。圣人既用盡了目力,又用圓規、曲尺、水準、繩墨等來制作方的、圓的、平的、直的東西,那些東西便用之不盡了;圣人既用盡了聽力,又用六律來校正五音,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;圣人既用盡了腦力,又施行不忍人的仁政,他的仁愛之德便覆蓋于天下了。所以說,筑高臺一定要憑借山陵;挖深池一定要憑借山溝沼澤;如果執政不憑借前代圣王的辦法,能夠說是明智 嗎?所以只有仁慈的人才應該居于統治地位。如果不仁慈的人占據了統治地位,就會把他的惡行敗德傳播給老百姓。